乾隆帝如何获得紫檀和玉山? | 吴玉廉新书,林蕾翻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启微Bugeye Author 启微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云里编者按
密歇根州立大学吴玉廉老师英文专著《奢华之网》最近刚由昆山杜克大学林蕾教授翻译成中文出版了。云里也邀请了吴老师于北京时间本周六上午9点加入云里国际学术前沿讲座系列,给读者朋友介绍她在书中如何重新解读著名的清代徽商这个独特群体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地位及影响。 与谈人是爱荷华大学历史系陈爽教授和昆山杜克大学林蕾教授林教授。由多伦多大学陈利教授主持。
为了便于读者更多了解该书和这次讲座的背景,我们特此推送下面这篇相关文章。感谢作者/译者和出版社的授权和支持。
云里阅天下公号致力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和分享最新的优秀人文社科研究信息。欢迎继续关注,分享和转发。
重约九千斤的大禹治水玉山(故宫博物院藏,李期耀摄)
18世纪徽州盐商通过物品的流通,在其家乡徽州、居住地江南(扬州、杭州)、北京构建了一张联系密切的网络。乾隆帝也通过这张网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影响扩展到当地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领域,这包括江南腹地和徽州的偏远乡下。随着崛起的徽州盐商更积极地参与江南的奢侈品消费文化,他们影响甚至构建了当时的品味和时尚潮流。这些商人最终成了有文化底蕴且见多识广的“通人”,在18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世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八世纪的徽州盐商、社会阶层和经世之道吴玉廉 著林蕾 译
2023年4月出版/69.00元ISBN 978-7-5228-1218-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
除贡物外,乾隆帝还征用了在北京和全国其他地方的能工巧匠来制作供宫廷使用之物,即活计。在位期间,乾隆帝要求扬州制造各种各样的物品。本节着重介绍在扬州所制之物的生产过程,并探讨徽州盐商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具体而言,我将分析乾隆帝的品味如何指导这些物品的生产,以及盐商如何在实际生产中顺应他的严格要求。
在乾隆帝传旨所制之物中,玉活计是最常出现的。他还要求制作许多其他的物品,如金叶、笺纸、包括碗碟和家具在内的日常用品。除了个别物品,他还下令在扬州制作大套件物品。其中最著名的一项是制作乾隆宁寿宫花园的内檐装修和装饰物件。该项目的订单包括各种各样的物品,如窗户、瓷瓦,以及各种家具或家具部件。
歙县方氏贞节牌坊(吴玉廉摄)
正如办贡那样,皇帝经常任命盐政来管理这些精美物件的生产。两淮总商再次提供了必要的帮助。通过考察盐政所办的一个具体活计,我们可以追踪实际的生产程序。在此,我们将以李质颖为长春园蕴真斋所制内檐装修为例来追溯这一生产过程。
1770年6月5日,内务府总管三和向乾隆帝呈递了蕴真斋窗户和碧纱橱的画样。乾隆帝批准后,三和将这些贴签画样和营造尺寄给了李质颖,并请他安排这些物品的制作。22日,李质颖接到宫中来文,随即开始制作。李质颖在其后来的奏折中如是汇报:
奴才遵即选派熟谙商人,一面赴苏州挑买紫檀,选雇工匠,酌定新式花纹,一样成作,于闰五月十一吉日开工……自开工之后,奴才每间日赴工所查看,务求精致,不使少有粗糙。严督加工赶办,兹于六月二十八日完工。
正如这一奏折所示,尽管收到内务府命令的人是盐政,但是实际执行具体制作的是盐商。这一工作包括两项主要任务——采购原料与选雇工匠。
《飞鸿堂印谱》内页
遗憾的是,现存宫中档案并没有提供关于这些物品在扬州实际生产过程的详细信息。然而,通过分析紫檀木的物质性及其在盛清时期的供给状况,我们可以了解这些商人完成这些活计时所处的情况,并重建他们采购原料的方式。紫檀是一种紫褐色、有光泽的硬木。紫檀常被比作美玉,因其木料美丽并难以雕刻。紫檀主要生长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在中国,广东和广西也出产一些紫檀,但数量很少。因此,大多数紫檀是从东南亚进口的。明清宫廷都很青睐紫檀。因其木材硬度,紫檀是制作家具的完美材料:它经久耐用,且可以进行精雕细刻。然而,紫檀的硬度与其漫长的生长周期相关,这也限制了它的供给和产量。明代朝廷大量储存了这一材料。然而,由于生长缓慢,紫檀的供给在过度消费的压力下迅速减少。到了明末,就连以前在东南亚充足的紫檀木也几乎消失了。到了清中叶,由于紫檀木料来源的减少,朝廷不得不收集市场上能找到的任何紫檀。
正如李质颖的奏折所记,这些商人前往苏州购买木材。这表明在清中叶,扬州市场上并没有很多紫檀。我尚未看到关于这些商人如何找到紫檀的直接资料,但是从明清时期的木材贸易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徽州盐商的关系网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富有的徽州盐商在自己的宅邸使用紫檀家具,因此他们应该知道在哪里能买到这种珍贵的木材。据一位名叫吴炽昌的幕僚所记,他曾被邀请参加一位著名徽州盐商在家中举办的聚会,并对这位盐商住所一阁中两壁的装饰印象深刻:两壁覆有雕刻精美的山水人物的紫檀花板。
历史学者已经指出,从明末起,徽州商人开始主导江南的木材生意,尤其是婺源县的商人。这些商人从位于中国西南的四川、贵州等木材资源丰富的地区采购各种木材,然后在江南市场上售卖这些材料。正如范金民研究所示,1738年,徽州商人在苏州拥有至少94家木材行。由于扬州总商大多来自徽州,这些盐商很可能是通过他们的同乡关系在苏州搜寻到了这些珍贵的木材。
盐商鲍勋茂赠予纪昀砚台的拓片
这些总商还经常为朝廷采购除紫檀之外的其他珍贵木材。军机处保存的一份文件——显然是一份奏销档案——记录了从1758年至1762年总商采购的各种物料。根据这份文件,五位总商——黄源德、江广达、徐尚志、王履泰、李永大——采办了清廷青睐的包括紫檀在内的珍贵木材,比如红木、黄杨、木、楠木和湘妃竹。名单上的前三位商人来自歙西。
购买这些珍稀材料已经是艰巨且复杂的任务,但这仅是整个活计生产的第一步,接着是选雇工匠。制作这些物品绝非易事。其质量和数量必须符合乾隆帝的严格要求和指示——因为是衡量工匠技能的最终标准。
尽管这些物品是在扬州生产的,但是乾隆帝及其仆从仍通过各种沟通机制仔细监督并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如上文所示,内务府首先向盐政发送指示,这通常包括画样、营造尺及作为最终成品立体模拟物的烫样。这些烫样、草图和营造尺明确规定了装饰的大小、结构及设计。此外,朝廷还细致地对房间壁板或其他部件上雕刻的特定花纹加以详细说明。通常皇宫里的工匠先设计图案,然后由乾隆帝审查。乾隆帝确认设计之后,工匠便绘制图案的草图并将其下发给盐政。至于更细腻的设计图样,盐政需要聘请画家或工匠将业已雕刻在这些物件上的花纹绘图,将其呈递给乾隆帝进行详细审查。如果乾隆帝对成品不满意,工匠必须重新制作这些物品。
玉器的制作过程受到了朝廷更加严格的管控。除了宫廷自有的玉作坊如意馆,乾隆帝还在地方设立了8个作坊来制作玉器。因为居住在扬州的玉匠技艺高超,地处扬州的作坊为朝廷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玉器。乾隆帝通常会亲自审核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并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将成品划分为不同等级。有时,乾隆帝会要求盐政呈递一份待作玉器的木样供他审查,以确保其设计和雕刻技术符合他的个人标准。其他一些时候,他会下发一件已成做玉器作为样品,供盐政复制。
牌坊建设图
没有什么比满足乾隆帝的标准更加重要——这是地方工匠的最终目标,也是商人雇用工匠的基本准则。那么,乾隆帝的标准是什么?正如前文所引李质颖在其奏折中所述,他旨在将这些紫檀家具做得“精致”而不“粗糙”。乾隆帝也曾抱怨他最近从扬州收到的物品质量低劣。据乾隆帝说,制作这些物品的工匠“不如式”,即没有完全遵照模型的样式,而且成品本身也相当“粗糙”。
这两处资料表明,一名合格的工匠需要掌握两项技能。第一,他需要能够避免制作过程中的任何缺陷,例如雕刻装饰物、抛光表面或组装作品时的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技术要能制作出一个复杂精致而不粗糙的物品。第二,工匠需要能够精确地遵循宫廷的指示。工匠需要熟悉宫廷青睐的风格,并具备重造这种风格的技能。宫廷并不总是下发模型或详细说明,宫廷有时允许当地工匠为待作物品设计图案。在这种情况下,要知道如何创造符合皇帝标准的设计就更考验工匠的技巧了。
如前一节所述,盐商广泛的关系网让他们得以和技艺最高超的工匠合作。例如,总商江春的一位朋友谷丽成就以“宫室之制”而闻名。如李斗所记载的:“精宫室之制,凡内府装修由两淮制造者,图样尺寸,皆出其手。”不难想象,谷丽成一定协助江春完成了一些宫室装修之作。江春的朋友潘承烈也擅长房屋建筑。江春的另一位朋友、扬州本地人文起则因其对各类“工程做法”的广博知识而闻名。潘承烈和文起很可能也参与了一些宫廷的制造工程。
最后,除采购材料和雇用工匠外,盐商还帮助监督生产过程。李质颖就曾说,他只是“不时”去作坊检查进度。相反,他任命“晓事商人,遵照发来尺寸详慎监造”。鉴于这些生产的规模和复杂性,一位负责盐业的盐政不可能同时独自监督整个制造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盐商可能是实地检查制造过程事实上的监督者。
重约五千斤的雕云龙纹玉瓮(故宫博物院藏,李期耀摄)
注:节选自《奢华之网:十八世纪的徽州盐商、社会阶层和经世之道》第二章。
往期推荐
2023-12-14
2023-12-04
2023-12-03
2023-12-13
2023-11-29
2023-11-28
2023-11-27
云里公告
《学术之路》是云里公号创立三年多来用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精心打造完成的首部学术著作,两位编者和参与对谈的多位学者也都是云里公号的创始学术顾问团成员和优秀学者,我们故而特此将此书郑重推荐给对学术和学术生涯和人文和社会科学对话感兴趣的的读者朋友们。
学术之路 /跨学科国际学者对谈集
云里详情
“云里阅天下”公号是2020年夏季开办的旨在促进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的新媒体平台。我们已经发表了一系列从申请出国留学到读博士和写论文,再到求职和学术界工作生活的原创内容,以及精挑转发的学术研究和文化艺术类文章。欢迎各位读者多参与互动,留言、点击在看或转发。